第12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2节

    “鸟才懒得听他说什么。”
    宁楚克想了想,她给胤禟的留书写得还算隐晦,就算有个万一落到别人手上也看不出什么名堂,再说她都把方位把院子里的景色等等同喜宝说清楚了,以喜宝宛若成精的表现,笃定没问题。
    为什么有这样的自信?
    因为在宫里头就测试过了,她让喜宝去给老十传话,只要说清楚飞哪个方向,过几个院子,看到什么东西停下来,找谁……回回都能把话带到。
    一开始比较难,你告诉它什么假山啊树啊它听不明白,宁楚克让钱方带它出去转悠,告诉它这是啥那是啥,记住之后就容易多了。起初不太熟练,多跑几次它还喜欢上这个活,毕竟整日待在房里挺无聊的。
    第16章 造孽
    宁楚克出宫就是为了给胤禟递个条子,既已递到,就没耽搁,照原路折返回去。她在宫门前下了马车,拿着手炉拢着披风往里走。钱方亦步亦趋跟在后头,心道平素也就娘娘小主们出门才会揣上手炉,爷们仿佛生来带火,数九寒冬也没见谁嚷嚷说冷,像他们爷这样,真是提着灯笼也难寻。
    别说,就这张脸这身气度,配上一袭月白披风,再拿上景泰蓝珐琅手炉,怪好看的。
    钱方正胡思乱想,趾高气昂停在宁楚克肩上的喜宝就回过头来,黑豆小眼狐疑的瞅了瞅他。钱方赶紧收了心,越发恭敬的跟在后头。外头风还不小,喜宝没张嘴咋呼,它在披风的白狐皮领子上蹭了蹭,老老实实蹲回原处。
    感觉到右肩上的动静,宁楚克侧头瞥它一眼,喜宝将头抬得更高将背挺得更直,一副上天下地唯鸟独尊的样子。
    这形象也就维持了几息,它又抖抖毛怂了回去。
    “美人美人,你要带鸟去干啥?”
    “带你出去把你卖掉。”
    “卖多少钱?”
    “你这么聒噪自然是见钱就甩。”
    喜宝偏着头萌萌的看过来,好一会儿才说:“卖三百两!他给了钱鸟再肥回来!”
    宁楚克都让它给逗乐了,笑问:“飞回来给我再卖一次?”
    “卖!卖!多卖几次!卖了钱鸟养你!”
    喜宝蹲她肩头上自言自语,宁楚克听得发笑,这活宝哟。谁就稀罕三百两了?别说三百两,三千三万两她眼也不眨就能拿出来,用得着卖鸟?
    看它这么高兴,宁楚克也没打断它,就接着往前走。倒是钱方提议说是不是请软轿来,宫里这么大,甭管去哪儿用走的都太辛苦,宁楚克没允。
    从前就是,出门不乘马车就坐轿,想骑马还得到马场去,大摇大摆走出门去更没可能……且不说没有贵女会这么干,哪怕有,她阿玛出于心疼的考虑也不会同意。
    要崇礼说,能坐下干嘛站着?能乘轿干嘛走路?他这么拼不就是为了让妻女享福?至于福海、神保、常瑜、安平、舒尔哈齐这几个小子,想过好日子自个儿拼去,别指望他这个爹。
    宁楚克就这么慢吞吞的走到翊坤宫,她想起有两天没过来,就来给宜妃请安。照胤禟所说,他们母子感情忒好,十天八天不过来岂不是要露馅?
    正好,宜妃正惦记着,听太监禀报说九阿哥来了她就一脸的喜意,等见着人赶紧招呼坐下,直接免了请安。
    “这几日又到哪里去野了?”
    “回额娘话,儿子老实待着呢,这天寒地冻的除了躺炕上翻翻书也就只能烧个暖锅吃吃,还有什么消遣?”
    宜妃眉梢一挑:“十年前额娘替你操心,如今你多大还要额娘操心。眼看就要娶福晋了,也没个正行,你皇阿玛昨个儿还说你那文章越写越烂,就只剩那笔字能看,日日去上书房学成这样你倒是挺能耐的。”
    就有宫女送了热茶来,宁楚克揭开碗盖啜了一口,搁下茶碗才摆摆手说哪里哪里。宜妃气得想拧她耳朵:“还当额娘是在夸你?听不听话?能不能学好了?”
    宁楚克也挺无奈的,她凭良心说,真的尽力了,上书房先生还看不上她写的文章,她写一篇容易吗!
    偏实话又不能讲,她想了想,就临时编出一套解释。
    “也不是想气您,儿子要想过安稳日子哪能尽出风头?新练那笔字得皇阿玛许多夸赞已经够招人恨,诗文再写得力透纸背还能有好日子?且不论太子的反应,旁人就要多想……您也说儿子到了娶福晋的年纪。”
    宜妃瞪她一眼:“好啊好啊,额娘只说你一句,你回过来这么许多。我不知道那些人的想法?她们恨不得皇上给你指个不上台面的福晋丢咱母子的脸!本宫岂是好揉搓的?能顺她们的意?”
    宁楚克比胤禟这个亲儿子还要了解宜妃的心情,她满是认同的点点头,这反应让宜妃稍稍顺气:“想看本宫栽跟头,本宫气死她们。”
    说着,她突然想起来,问胤禟喜欢咋样的姑娘。
    胤禟喜欢咋样的宁楚克不知道,不过就半年后的选秀,她还是很有发言权。宁楚克再啜一口茶,润了润唇,说:“那将军府、尚书府、总督府、学士府的统统不能要,娶回去就别想安宁,除此之外还有谁来着?”
    这届选秀最要紧就是给老九老十相福晋,故而,这届秀女宜妃很熟的。她想了想,问:“董鄂氏怎样?”
    “哪个董鄂氏?”
    “你小子装什么傻?还有哪个董鄂氏?不就是正黄旗都统七十府上那个,听说很是贞静贤淑,生得一副好相貌不说,德行也属上佳。”
    说的果然是她,宁楚克眉心都拧成麻花了:“额娘您真不知道?外头都说她蠢得可圈可点,蠢入骨髓,娶谁谁倒霉,还是算了吧。”
    有些事胤禟不清楚,皇上曾提过董鄂氏的名,说她配得上胤禟。哪怕没挑明,这就是递话的意思,宜妃听懂了,也私下打探了,董鄂氏的确不错,其父手握实权,其兄也是前途可期,哪像老九说的那么不堪?
    宜妃都准备臭骂他一顿,这么毁人名誉传出去还得了,董鄂家不闹起来?话到嘴边她突然意识到,老九莫不是看上其他人了?
    “那你说说,这届秀女里头还有比董鄂家格格更出色的?”
    宁楚克没感觉出前方有坑,她跳了——
    “有啊,怎么没有,九门提督府的格格就很出色,不仅比额娘您说那位好看许多,又极富才情。”
    “……”她不过随便一试,老九心里还真有人了。宜妃得承认,九门提督府的格格的确是美名远播,但就是因为她名声太好,反而不大真实。再者说,同崇礼结亲也容易遭猜忌。
    道理再多也抵不过胤禟他看中了。既然他看中了,当娘的就不能迎头一瓢冷水泼去,怎么也得努力努力。
    宜妃点点头:“我儿的意思额娘明白了,齐佳氏不错。”
    宁楚克有点懵,想问说你明白了个啥就被肩头上那只再也蹲不住不说话会死的鸟给打断了。
    “鸟知道,阿九喜欢提督府的格格!还让鸟给飞哥传书!”
    宁楚克:……
    你他娘的就这么出卖我!!!!!
    说好的秘密呢?
    这误会大了,得解释清楚!宁楚克还在措辞呢,宜妃就露出“果真如此”的神情,同时劝她克制自己:“你不要脸,人家格格还能跟着你不要脸?私相授受让人知道那还得了?”
    “额娘您听我说,不是这样的……”
    “你闭嘴,这回就算了,往后再这么莽撞看我不收拾你。”
    “额娘您听我说……”
    “听到没有!”
    宁楚克:……
    还能说什么呢?仿佛什么也不用说了,宁楚克坚定了回去要好好教育喜宝的念头,同时点了点头:“是,儿子记住了。”
    宜妃眨眼之间又拾回雍容气度,她瞥了喜宝一眼:“这鸟倒是精怪,留下来给额娘把玩两日。”
    真留下来还不让它把老底揭了,天知道它会说出些什么话,宁楚克只得讨好说:“哪能拿这蠢东西敷衍额娘?回头儿子给寻个更机灵的,让它不重样的对您说吉祥话。”
    “得了,还用你费那个劲?花鸟房里什么没有?本宫要只鸟还不容易,随口说说你还当真了。”
    宜妃准备好好想想怎么才能替老九娶到九门提督府的格格,就说乏了,想躺会儿,让她滚蛋。
    从翊坤宫退出来之后,宁楚克长舒一口气,直觉告诉她这回坑了,她斟酌着要不要给胤禟报个信。
    可怜胤禟才让喜宝送去的那张字条气成河豚,压根不知道宁楚克又生了幺蛾子,更没想到额娘那么随便就给他盖了个“心悦提督府格格”的戳。
    因为无知,所以幸福。
    因为心存念想,就算接连放了四天的血他还是对未来充满着希望。
    胤禟还在琢磨怎么才能让宁楚克配合他交换回去,他没想过这事有多难,更没想过未来有一天可能会迎娶这位假上了天作下了地的格格。
    第17章 意动
    宜妃果真使人去打听提督府的家风以及宁楚克的为人了,并非不信任儿子的眼光,也就是想求个稳妥。
    她膝下统共两个儿子,老五早几年已经大婚,他塔喇氏脾性不错,却是个不会来事的闷葫芦,和她这个婆婆是截然相反的类型。
    想点拨两句,她八棍子打不出个闷屁来;用骂的吧,又觉得是在欺负老实人,良心有亏……宜妃真不咋的喜欢老五媳妇,遇上他塔喇氏过来请安也就是催她上点心,嫡福晋大度能容人是好事,可凡事过犹不及,侧福晋乃至侍妾排着队怀,你个嫡福晋还不着急呢?想什么呢?
    婆婆当到这份上也真稀罕,不信你看德妃,从来只会斥责四福晋善妒,每隔一段时间让她领个人回去,让她善待妾室,还让她劝老四雨露均沾争取多点开花遍地结果。
    因着皇贵妃和贵妃都排着队蹬了腿儿,后宫里头位份最高就是四妃,四妃之中,又以永和宫德妃、翊坤宫宜妃最为得脸,两人处处比着。四福晋生了弘晖而五福晋啥动静没有,靠这一条德妃就刺过宜妃好几回,宜妃是气,还是会帮他塔喇氏说话缓和,做到这份上,她自问已经很对得起老五媳妇。
    摊上这么个儿媳妇,做婆婆的是真累,宜妃早想好了,这回定要给胤禟挑个好的,不说什么温柔贤惠,这都是虚的,反正得全心全意支持老九,最好有点气性,别隔三岔五吃闷亏拖着老九一道让人笑话,最后还要她来帮着收拾善后。
    这头宜妃忙起来了,宁楚克也没闲着,她回阿哥所之后先用了半盏茶,感觉冻僵的脑子暖和了才想起还有功课没完成。
    近半个月来,她交上去的文章每回都能浪上新高度,让解析个名句从来说不到点上,让评价历史名人总结经验教训都能变成戏说前朝,遇上有大臣谏言或者上书弹劾让皇子们分析分析,这就是她的强项了。
    或许真有性别原因在里头,宁楚克和众阿哥永远想不到一起去,他们的重点完全不同。
    比如说都察院举劾大臣贪污,数额又比较尴尬,罚重了别人看了寒心,押下不理那些个言官能把小贪小污上升到国家存亡的高度,再一头撞死在皇帝面前……
    遇上这种事你怎么说,交给你来处理,怎么办才能平息各方怨气?
    别人考虑的是当时应该如何缓和,然后应该怎么降低影响,主张闹大的只她一人。
    宁楚克提笔一蹴而就,洋洋洒洒写下一大篇。先说满朝文武里头有一半是抱着为国为民的想法进入官场你就偷笑吧,别期待太多,没搞头他能费那么大劲读书考科举?再告诉你贪污受贿哪朝哪代都有,贪污不可怕,谁被揪住谁尴尬,与其遇上事再来随机应变,不如修订律例,先说好后不乱。明着告诉你贪污千两以下咋办,千两到万两咋办,十万级咋办,百万级又咋办,该罚的罚,该撸的撸,该流放的流放,该杀头的杀头……既然明知故犯你敢有怨言?
    这还用得着降低影响?明摆着就该张贴皇榜公示出去。
    杀鸡儆猴是其一,顺便也能让老百姓看看朝廷的态度,再设个民间举报点,甭管是出于仇富还是看热闹不嫌事大这种理由,满京城都是眼睛帮你盯着这些朝廷官员,他前脚去八大胡同后脚你就得到信儿,花了多少银子清清楚楚。这样举报一个处理一个,多干几票大的,这潭子污水立刻就能清亮不少,哪怕不能杜绝,总有胆小的会怂下去。
    写得高兴了,她跟着又是好一番感慨,说世间任何麻烦事都有轻松解决的办法,只是你狠不下心去做选择。要是真想治理官场就别怕反弹,朝廷养着那么多将士是给他们吃闲饭的?要是拉不下脸怕得罪利益团体怕引起动乱……那还说个蛋,出这么个题浪费谁的时间?
    上书房先生看到这篇文章就沉默了,九阿哥是挺有想法,但是,这文章通俗得就跟老百姓坐茶馆里闲磕牙似的,都别说辞藻,就连表达观点的部分也没有哪怕一处精妙的语句,通篇充斥着浓浓的嘲讽,字里行间就一个意思:要解决的办法老子能给你不重样的说出十个八个,你能执行不?不能执行我用得着搁这儿浪费唾沫?
    这已经不是醍醐灌顶,这是五雷轰顶。
    他真想提着九阿哥的衣领子问一句:你真不知道这题目是皇上出的?
    皇上想考验儿子,结果他儿子就交了这么一份诚意满满的答卷。就这两页纸,可说重若千钧,拿着看一遍他就是一背的冷汗,差点就要白眼一翻晕过去。
    可怜这先生也是当世大儒,都不敢多瞧一眼,粗粗扫过一遍他没有任何评价就给康熙递了上去。
    康熙坐了快四十年龙椅,什么场面没见过?
    饶是如此,他看完也差点没忍住揍了亲儿子。
    不过这篇文章就是有一种别样的魅力,哪怕被嘲讽了一脸,他还是自虐般的回头看了第二遍第三遍。胤禟的确挺有想法,他也很敢,换做其他人,哪怕想到这里也决计不敢说,更别说大喇喇写出来。
    康熙觉得他提出来的举措极具可行性,直接在都察院新立一个部门,专门负责监督调查核实,只要是盖了章的贪官就按事先说好的办,这个过程直接公开,让老百姓睁大眼看看。
    左右只要兵权在手,朝廷就乱不了,至于剔除贪官之后空出来的缺,多的是人等着填,三年一届科举,每届都不乏杰出人才。
上一章 回书页 下一章 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