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雷
底色 字色 字号

春雷

    不出几日,邺京城的数十家女子学社被摧榻殆尽,有几幢紧挨着民户商铺不好拆动,工部便上了封条,派人把守,严令禁止女子再参加学社活动。
    “朕说拆,他倒真拆了。”魏绎倚在御花园的石椅上,郭赛蹲着给他捶腿。
    满园春色沁人,日头正好,梅花三三两两,桃花也抽出了嫩蕊。
    林荆璞捧着本棋谱,在对面的石桌上琢磨棋艺。他穿得不多,透绿罩衫,银冠嵌玉,腰间配了九颗琼珠,都是魏绎给亲他挑的行头。
    他淡淡说道:“再过半月,便是新一届的官员选拔之期了。燕鸿不想让这时出任何岔子,须得使出雷霆手段。留给你我的时间也不多了。”
    魏绎摆摆手,让郭赛先退到一边,将腿翘到了他的棋盘上,没碰掉一颗棋子,压低眉头:“那你说来得及吗?”
    “今晚应就到了,赶得上。”林荆璞心思似乎全放在棋盘上。
    魏绎盯着他,往后悠悠一躺,心中不甚得意。
    林荆璞指腹夹着一枚白子,纵观棋局后,棋子似有还无地擦过魏绎的小腿,左右还是无法落子:“烦请让让——”
    魏绎腿翘得比天高,瞟了眼棋盘:“不让,你还下不了?”
    黑子只能落在那个位置,否则便输了。林荆璞见他不肯把腿放下,只得无奈将棋子放回棋笥:“你七岁。”
    “说大了,三岁最多。”魏绎应承着,又伸手抓了大把棋子:“那你教教朕。”
    魏绎不会下棋,他入宫时已十二岁,要当皇帝要学得东西又杂又多,下棋之类不打紧的技艺便没人教,原也是他自个没兴致。
    今日是心血来潮。
    “下次吧。”林荆璞合上棋谱,望向那又低又厚的云:“这天看着就要变了。”
    -
    是夜,春雷轰鸣,风雨满城。一辆马车缓缓驶入邺京的雨幕之中,沈悬持弓站在城墙高处放风,保驾护航。
    这雨下了一彻夜,将太学院春日里新开的海棠全打烂了,花瓣沦为泥泞腐朽,任人踩踏。
    一过中午,太学院的李卓一路小跑进了学斋,来不及喘口气,便疾声喊道:“诸位,都别忙了!且听我说,出大事了,真是大事!昨夜、昨夜谢裳裳入京了!”
    “谢裳裳?哪个谢裳裳?”
    听到这个久违的名字,太学院的学生无不惊愕一阵,连学斋中正在注释经文的长者也顿了顿手中之笔。
    “天底下难道还有第二个谢裳裳么?就是当年诗名冠群儒的女先生啊!”
    有学子立刻质疑:“听说她二十年前嫁了人之后,便隐退文坛了,也不再作诗了,一直以来杳无音讯,她怎会突然入京,李兄,你的消息可靠么?”
    李卓:“千真万确!就是如假包换的谢裳裳!她今日在树滋堂专为邺京的女子授课讲学,前几日参与学社的女子皆闻风赶往,还不止咧,连廊春坊的姑娘都去听学了!此等一呼百应之势,放眼天底下,除了她还能有谁?”
    学斋一片哗然,大声议论不休。
    “岂有此理!”
    孟同甫是太学院上等上舍生,此人颇有口才文笔,他忽掷了笔,愤慨痛骂:“商珠在朝做官,已是乱了尊卑秩序,工部拆了几幢房又如何?皇上口谕是要革去商珠的职,燕相且都要保住她的乌纱帽!而当年谢裳裳诗名立鼎文坛,一诗出则天下万人和,商珠比起她来又是小巫见大巫。时隔多年她再次出山,那些女学生要都成了谢裳裳的弟子,岂不是早晚压过吾等!”
    李卓拍腿应和:“孟兄说得有理、有理!”
    选拔在即,今年的名单迟迟不曾透出风声,这是每年太学院与弘文馆学生弦绷得最紧的时候,任何风吹草动,便能赛过天高。
    何况这一下子,天看起来是真要塌了。
    孟同甫大喝:“丞相偏私,六部昏颓。吾等受天子恩,吃皇家粮,习儒家典,便是为了要有一日为皇上革奸铲暴!你们谁要同我前往,亲自去砸了树滋堂的场!”
    一时士子群起激愤。
    便是有谨慎怕事不想去的,也拉不下脸面在这时候落单。
    长者搁了笔,静望着地上颓败的海棠花,叹了一口气,无奈摇头。
    ……
    相府。
    燕鸿闻讯后披上大氅,从书房大步穿过廊道,见安保庆已在前厅候着了。
    安保庆面色凝重,低头迎了上来:“燕相。”
    “是哪家的学生先挑的事?”燕鸿忍气问。
    安保庆擦了擦汗:“说是太学院的先去……可随之弘文馆的也到了,也有人说看见弘文馆的学生先撺掇,分不清谁前谁后了。不过下官想,好歹两边是一帮读书人与一帮女子,都算是识字通礼的,顶多在门外吵吵嚷嚷,不至于闹得更大了,燕相不必过于担忧。”
    燕鸿还是放心不下,肃声道:“此事你立刻带人去办,止息为先,切不可再生出事端。”
    “是,”安保庆顿了顿,又道:“事后下官定捉了谢裳裳那妇人下牢狱,将此事彻查到底。”
    燕鸿不容置喙:“谢裳裳不可动。”
    “本来这事都消停了,若不是她来,今日京中何至于搅得这般风云?不杀她,只要是要问责而已。”
    燕鸿冷声质问:“问责,谢裳裳是寻常妇人吗?”
    安保庆敛着神色不出声。
    “世人都喊她‘先生’,就连我见了,也得尊称她一声‘谢先生’。”
    燕鸿飘远的目光收了回来,又道:“谢裳裳乃文坛名士,折辱名士,失的是文人之心!你刑讯的手段是叫人佩服,可正因如此,只怕你只因今日之事问责于她,来日天下读书人便要对本相口诛笔伐。本相不惜名,惜的是人才。”
    启朝新立,多数士子本就念着旧朝,不愿入仕新朝。燕鸿多年来一直对文人怀柔以收拢人心,便是知道文章舆论的厉害。
    而不光是女子文坛数十年来以谢裳裳为标榜风气,时过境迁,如今的中原文坛都还得腾她一席之座。
    安保庆一拜:“谨遵燕相教诲,下官明白了。”
    说到此处,燕鸿撑着栏杆看向了皇宫的方向,忽迸出了一声冷笑,眼角笑纹纵横,说:“人老了,是容易糊涂。你年轻气盛,也得小心防备着那设局之人。”
    “是。”安保庆若有所思,拜别了燕鸿,便立刻冲出相府,领着外头的刑部官兵快马加鞭赶往树滋堂。
    可安保庆的人马还没赶到,半道上就来了名巡逻的城吏给他报信:“安尚书!树滋堂的那两拨人打起来了——”
    “什么?!”
    马嘶人沸,安保庆勒着缰绳,胸中顿时气血翻涌,忍不住啐骂道:“他娘的!好男不跟女斗,这些烂泥扶不上墙的瞎驴,连这烂俗道理都不懂还读狗屁的四书五经!”
    眼见着这事态是难收场了。
    要换做平日里那些学生要闹事寻死也就罢了,可眼下临近官员大选,坏了选拔的规制,他没法跟燕相交代。
    城吏的马跑得没他的快,追得吃力,在马背上断断续续道:“学生们原先都是知道分寸的,不曾动过手,只在堂外高声辩论,放话说,只要谢裳裳不再给女学生们讲学,他们便撤。可哪知道,后来商侍郎到了树滋堂,有太学院的学生气不过,许是早看她不顺眼了,抄起砚台砸了她,商侍郎额角都是血。京中女子又素来仰慕商侍郎的,场面才乱了起来。”
    这日头天气多变,昨夜邺京还是阴雨彻夜,此时已烈日灼目,街上又湿又热。
    安保庆的内衫都被黏腻的汗糊住了,他气得脑壳疼,浑身不适,牙尖抽气:“商珠她来凑什么热闹?这不分明是火上浇油么!”
上一章 回书页 下一章 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