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4节

    有好几次,林氏都有点诧异的看她一眼,眼里似乎在说,这个怎么就不认得了?
    郑明珠知道这样下去有点不对,想了想,低声说:“有些看着是面善些,也有几个还记得是哪家的夫人,可是里头有些关节却不清楚,不敢贸然,我又不好问婆婆。”
    林氏默然,郑明珠这里头的潜台词她听懂了,姑娘家未出阁时的交际应酬是由母亲带着出来的,往往会细细的分说各家的夫人娘家是什么身份,什么脾气,家里头是什么个样子,哪些家的女孩子值得交往,谁家子孙出息,不能怠慢之类。
    这也往往是嫡女和庶女教养间其中一项差别所在,庶女就算被嫡母带出来应酬,就不过搁在小姐堆里头,让她自己挣扎着,学得会些什么,全靠天意。
    而朱氏怎么教养郑明珠的,单是看家里头的表现,林氏心中已经清楚的很了,在外头走动,这位姑奶奶妇德妇言都是极好的,低头敛目,温柔羞涩,人人都赞朱氏教养女儿十分用心。
    用心?可是郑明珠除了外头光鲜,实在是什么都不懂。
    林氏不由的心生怜惜,难得她如今要问了,便点头道:“你说的也是,你是新媳妇,谨言慎行也是有的,幸而这些我还知道些,自然告诉你。”
    林氏从小儿在帝都长大,那时候,林阁老身为首辅,侍奉御前,位高权重,门庭车水马龙,来往的都是贵人。林氏为林阁老嫡长孙女,从小儿就跟在母亲身边,出入于权贵门庭,心中早就对这些有一本极清晰的帐来。
    加之嫁入郑家三年,对郑家的故旧亲朋,利益利害都心中明白,由她来指点郑明珠,实在是再好不过的人选了。
    郑明珠瞧她脸色,心中放下心来,她刚才说这个话,也是有点冒险的,只是想到郑明玉送身契给她,却是通过林氏来办,她应是知道实情的,所以才说出来。
    此时一见,果然林氏是个明白人,自己话里没有提过娘家,她也同样不提,只是点头称是。
    两姑嫂携手站在角落里,林氏小声的把厅里的人物都重新指点一遍,因心中怜惜她,这一次说话就不那么含蓄了,也因来的人实在太多,没有办法细细的分说,只得拣要紧的说一说,就这样,郑明珠也觉得受益匪浅。
    这圈子果然水深的很,自己一无所知,还不知要怎么撞的头破血流呢。
    郑明珠心中庆幸,这样的场合——帝国最贵重的公主的整寿,帝都权贵云集,一网打尽!
    这样的人物——林氏简直是活字典一般,就没有她不认得的人,不知道的家族,简直有一种指点天下,挥斥方遒的味道。
    别看她平日里端庄慎言,再正经不过的一个人了,此时偶尔指着某位夫人、少奶奶漏出一点八卦的时候,便不由的露出一点点俏皮的味道来。
    郑明珠深深觉得,林氏这样交游广阔,无所不知的人物,肯定知道很多八卦,就是不大肯说!
    虽说说人闲话的确不是名门淑女所为,可是架不住八卦才是最有趣的呀,尤其是在这帝都权贵圈这样错综复杂,又压力大的叫人窒息的地方,八卦真是救命良药!
    郑明珠心中怨怼的很,可是此刻求着林氏,又哪里敢得罪她,一边陪着笑脸,一边竖着耳朵仔细的听,生怕错过了。
    细节往往决定成败,疏忽一点儿,就可能万劫不复。
    原本身为商家女的郑明珠心中十分明白,当年两淮显赫一时的望族梁氏,就是因为一个婢女生的儿子而灰飞烟灭,上千人的大族瞬间崩塌。
    这一指点就说到了快晌午时分,正厅里人来人往,大家都是同样的流程,某家夫人带着媳妇女儿进来,与长公主磕头,认得的,长公主就说笑几句,不认得的,长公主就夸几句,模样儿好,穿的好看,首饰漂亮,然后就或是夫人带着下去周旋交际,或是叫人把小姐带去后面的姑娘圈子里去。
    郑明珠留心看了一阵子,留下来交际的姑娘,无非就是两种,或是嫡女,或是及笄年龄的庶女,那就是两样目的,扩大交际圈,或是寻夫婿。
    郑明珠饶有兴趣的观察着。
    嫡庶之别对她来说其实是很新奇的一件事,她并不是不知道嫡尊庶卑,是人人均遵循的规则,只是她以前所处的阶层,是中上层的大商家,纳妾其实是一件很罕见的事情。
    大盛朝商家所处的地位很是微妙与尴尬,他们往往豪富,地位却又低下,子孙虽有读书,却不能入仕途,男女大防不严格,女儿出来主事者比比皆是,比如大糖果商夏家,现在当家主事的就是大姑奶奶夏耐儿,一家子从母亲到哥哥兄弟都惟命是从。
    大商家正经嫡房极少纳妾,郑明珠不清楚具体缘故,只是她从小来往于来往之家所见,所以就极少闹这些嫡庶之别,兄弟姐妹都是一样的。
    可是权贵之家却是不同,大约除了驸马家极少有庶女庶子,其他就看不到没有的。
    她需要适应的还有许多啊,郑明珠叹口气。
    正想着,见长公主的一个嬷嬷进来禀道:“太子殿下驾到。”
    于是,连同长公主在内,所有坐着的人都站了起来,站着的年轻女子都纷纷后退到了椅子后面去了,中间顿时空出一大片来。
    公主府拜寿,外男都是由驸马或者长公主之子陪着前来,磕了头见了礼,便让去前厅喝茶,可是此时既然太子殿下亲临,必是不会这样了。
    郑明珠一生两世都还从来没见过这等高贵的人,自是好奇,忍不住再三张望着门口,林氏一派闲适的站在一边,只是微笑。
    郑明珠脸上有点发烧,轻声说:“自从立了太子,就不大见得到表哥了。”
    林氏只点点头,不予置评。
    郑明珠偷眼看去,只见一个穿着明黄太子服饰的男子大步走进来,身后跟着七八个穿着皇子锦袍,腰束黄带的男子和男孩子,以及几个身着公主服饰的华衣女孩子。
    这自然就是太子携诸皇子、未出阁诸公主前来为长公主拜寿。
    太子走到大厅中间,一撩袍子下摆就要单膝跪下,朗声道:“侄儿恭祝姑母燕桂谢兰,庄萱不老,慈竹茂松,阆苑长春。”
    长公主哪里敢受这样的礼,早双手扶住,笑道:“太子莫要折了老婆子的寿,都快起来。”
    太子要下跪,后面的皇子公主自然都要跪,且太子是扶起来了,皇子公主们自然还是要拜的,此时长公主叫起了,才纷纷起来,立在一边。
    太子笑道:“姑母寿辰,原该早些来伺候,只是朝廷上今日事多,就来迟了一步,姑母恕罪。”
    长公主自是谦逊一番,又请皇上圣安,携太子在上首坐了,才由众命妇向太子行礼,乱糟糟的闹了半天。
    皇子与公主们虽是金枝玉叶,到底辈分低了,这大厅里头的有位子的都是帝都顶级贵妇人,几乎都是些姨妈表姑舅母之类,就难有扯不上关系的,此时纷纷挨着见礼,也都得站着。
    郑明珠看得大乐,原来她们这一辈,也就只有太子有位子呢,于是她觉得自己站的双脚酸软其实不冤。
    太子看着只有二十五六岁的样子,肤色白皙,容貌虽是温和,两眼却给郑明珠锐利之感,只是此时笑如春风,看起来温润如玉。
    皇子们看起来大的有二十多,小的不过十一二岁,而公主们因都是还没出阁的,最大的也不过十四五岁,小的七八岁,容貌都没有特别出色的,倒都总有淡淡的倨傲之色。
    不愧是公主。
    郑明珠又听林氏指点了一番皇子们的亲戚关系,太子就携诸皇子在驸马爷成国公并长公主的长子的陪同下到外面去坐了。
    然后就是宫内宣旨,皇上、贵妃等为贺平宁长公主寿辰,均有赏赐。
    ☆、没认出来的仇敌
    待这些都热闹完了,刚好开席。
    郑明珠本要在陈夫人身边服侍,却听长公主笑道:“今日我就做主了,在这边给各位夫人们开席,给各位少奶奶在后面花园子单开几桌,也让你们松泛松泛,没的日日立规矩,一天也不给歇的。”
    长公主的大儿媳妇,世子夫人周氏就忙笑道:“既如此,就让弟妹们去后面坐吧,媳妇留在这里,总不能您身边一个人也没有。”
    夫人们听了纷纷就打趣长公主:“我们可没拘着媳妇立规矩,也不知道这话说谁。”
    长公主不理她们,只拉着郑明珠问:“你婆婆这话说的可实?”
    郑明珠还没回答,就有镇国公梁夫人笑道:“我还当你怎么转性了,原来是心疼侄女儿了。”
    郑明珠就红了脸,忙道:“母亲一向拿我当女儿疼,十分宽厚,我也惭愧的很。”
    长公主笑道:“既如此,我就放心了,我知道你是个知礼的,断不会仗着婆婆宽厚就轻狂起来。”
    便叫她去后面坐了。
    郑明珠看看陈夫人,见她笑着点点头,才说:“既如此,媳妇就大胆一回,就自己自在去了。”
    又嘱咐了丫头好好服侍,便挽着林氏走到后头去了。
    梁夫人对陈夫人笑道:“你这个媳妇儿倒是娶的好,德言容功都是上上等,长公主这样疼她,还这样知礼懂事,你是享着媳妇福了。”
    陈夫人有苦说不出,又不肯说出自己看走眼的丢人来,一会儿又想起最近这些日子媳妇倒是好了许多,不禁呆了一会儿,又回过神来,只笑着与众夫人闲聊。
    公主府自然是御赐的,占地极广,便连花园子也比别的勋贵家大,少奶奶们在丫头的引领下往后头走,垂花门外,便也是花木繁盛,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具备,少奶奶们的几桌席面开在艳雪亭,这里原是一片梅林,如今开春了,并没有梅花,只是梅枝疏朗,倒也觉得清雅。
    没有长辈在身边,这些少奶奶们明显就松泛了许多,表情都活泼起来,有要好的早就拉着扯着坐在一起,头碰头的说起悄悄话来。
    郑明珠毫不放松,只拖着林氏不放,生怕自己落了单,林氏无奈的很,对郑明珠说:“你瞧王家二奶奶直朝你招手呢,你不过去坐?”
    郑明珠有点迟疑,她知道邓家的琳姐儿原是自己的闺蜜,十分亲密的,昨儿才拿她撒了谎,此时见她这样,不去似乎真说不过去,便只得放开林氏,走了过去。
    这个时候,一个穿黄衫儿的美貌少妇走过来,站在林氏身边,低声笑道:“你这个小姑子怎么突然和你这样要好起来?”
    这句话也刚好就和王家二少奶奶说的差不多,只不过她说的是:“你怎么突然和你嫂子这样要好起来。”
    郑明珠正襟危坐,一脸淡定:“我就这一个嫡亲嫂子,自然要和她好。”
    琳姐儿掩嘴笑道:“少来,在我跟前装什么装,你不是说她最会装了,看起来贤良淑德,却不敬婆婆,顶撞得你太太心绞痛都发作了?”
    郑明珠扶额,这又是个什么状况?原来郑明珠不仅是不亲近嫂嫂,竟是看不起嫂嫂?
    照这个说法,林氏还真算得上以德报怨了。
    郑明珠只得叹口气:“那也是我不懂,如今我嫁了人,也有了婆婆,才知道,媳妇哪里那么好当,我便觉得我嫂子只怕也有她的难处。”
    琳姐儿笑道:“可不是,原本我就劝过你,你嫂子也没那么不好,怎么着你就那样一个嫡亲的哥哥,何苦和你嫂子过不去呢,你那太太看起来虽好,到底她有亲女儿,难道顾你一辈子不成,你哥哥又封了世子,靠他只怕还妥当些,偏你不肯听,到底要嫁了人,自己也做了媳妇,才知道做媳妇和做闺女不一样吧?”
    郑明珠忙点头:“果然还是姐姐见事明白,以往你劝我那些话,如今想起来竟句句都是对的,说起来我原是骄纵些,听不得哥哥训斥,其实如今想起来,也是为了我好。”
    琳姐儿纤细修长的食指点一下她的额头:“阿弥陀佛,你这样想我倒放心了。”
    郑明珠见她真心为她着想,又劝她这样一些话,虽说诛心,何尝不是金玉良言,也不怕给自己招怨,心中感激的很。
    若是原本那个郑明珠,这篇话学会去叫朱氏知道了,只怕就会暗恨上她了。
    郑明珠糊涂了一世,难得竟有这样一个明白的好友。
    郑明珠心中一动,便问王二奶奶:“姐姐,你知道我在通州有两个庄子,我想去查看一番,又觉得没着手处。”
    琳姐儿会意:“原该去看看,庄子收益虽有限,却是稳当的多,就算偶有天灾也不会伤筋动骨,也就一个你得留意。”
    说着就附在她耳边说了一通。
    郑明珠听得连连点头。
    果然没她想的那么简单,幸而有个懂行的。
    公主府的筵席自是精致奢华,菜式精美,吃了一小会儿,就见几个小内监每桌都送上了一个精致的小坛子,洁白如玉的坛身,一揭开,便是一股带着果香的清洌气息。
    一边有个丫头笑道:“各位少奶奶,这是御赐的苹果酒,又甜又香不醉人了,公主说了,请各位少奶奶都要赏脸,不用惦记婆婆,自有人服侍的。”
    少奶奶们都站起来答应了,才坐下来,桌子对面的一个锦衣女子便说:“既蒙公主赐下好酒,又难得今日这样齐全,我们来行酒令罢。”
    郑明珠听了,脑子顿时嗡的一声,就大了一圈儿,怕什么来什么,她真是宁愿在陈夫人身边服侍!
    郑明珠从小儿学的只是算账做生意,虽识字,却无文彩,与人打交道也是那些商贾之人,与这些高门贵女们从小儿教养读书写字,吟诗作画,简直是天渊之别。
    如今有人一提要行酒令,看这些少奶奶的娇弱模样儿,又是这样身份,想必拇战是不会干的,定是些风雅的飞花令、漂水令之类,郑明珠愁死了。
    最大的问题,当年未出阁的郑明珠可是名满帝都的才女呀!
    这女子她不认识,先前林氏分说的时候,似乎也没提到她,可是她能和自己一桌,自是身份不低。
    众位少奶奶都附和起来,郑明珠眼看落入重围,眼珠子一顿乱转,一时间又想不出推脱之词,只在心中想,若是真轮到自己了,就得想个法子索性遁了才是。
    正在这个时候,安王世子妃笑道:“罢了罢了,你们少捉弄人,你们倒是都会的,就等着看我出乖露丑罢了。”
    郑明珠眼睛一亮,对呀!
    安王世子妃出身庶子偏房,自小儿教养就不一样,说不得也是不会。
上一章 回书页 下一章 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大小